首先配资炒股交易佣金,武氏正式代李唐时,李勣已死!
李勣,原名徐世勣。投唐后因军功获唐高祖赐国姓,改名李世勣。唐太宗逝后,又因避讳而去“世”字,故而又名李勣。
他就是演义中的徐茂公。而与演义不同的是,徐茂公在演义里是个足智多谋的文士,而真实的徐世勣,却是一位智勇双全又杀人如麻的大将军。
李勣的为官处世原则,就是:只奉朝廷明诏,而不闻帝王家事。
所以,他不掺和政争。这特点,往好了说,这就是古之所谓纯臣。而往坏了说,实际上就是毫无原则与立场的墙头草。
“只奉朝廷明诏”之意,说白了就是:
你们谁有本事当了法人代表,只要你能下达盖有公章的文件,我就照章执行。你们去斗,不干我事,谁得了势,咱就听谁!
由此,不得不说,这就是一奸猾的老狐狸。
展开剩余82%从玄武门秦王与太子建成争位,到武则天为皇后干政,李勣的一贯态度,就是袖手旁观,或者装聋作哑、充耳不闻。
一:
唐高宗欲立武则天为皇后,遭到了以长孙无忌等元勋重臣的强烈反对。
因为武则天本是太宗的侍妃。通俗的讲:那可高宗的后妈之一。
立后妈当皇后,这不是乱伦又是什么!
而身位硕果仅存的开国大将,军方代表性人物的李勣,却对高宗说:
此乃皇帝家事,皇帝一言可决,何必问群臣。
李勣的话,就代表了军队的支持,如此高宗大喜,武氏顺利登上皇后位,长孙无忌等元老们一败涂地。为以后称帝代李,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就这事,李勣还真为武则天立了大功!
二:
李勣的这种狡猬作风,实际是由来已久的。
李勣投唐,多次在秦王麾下为将,实际,也是李世民老部下。
而李世民与太子齐王一党争斗时,李勣本应与尉迟敬德程咬金、秦叔宝等人一样,坚定的站在秦王一边的。而李勣却玩起了中立,说:但奉朝廷明诏,不闻帝王家事。
所以,若唐太宗心胸稍不宽广些,登位后是必定要杀了李勣的。然而,千古一帝的太宗,最终还是既往不究了。
然后,太宗对李勣,终是无法全信的。
唐太宗临终时,曾用突然贬李勣出京外任的方式试探之。若是李勣稍犹豫,就要杀他了。
然后老狐狸李勣,竟然早就看透了玄机。一闻调令到,竟然立即启身出京,连家里也不回。
这番明显的做作,实让太宗皇帝也叹为观止,于是,为了给太子留一员大将,决定放过了他。
唐太宗为何要试探李勣,当然就是因为李勣当年在玄武门之变时的中立。
不站队的人,是没有担当的,骨子里肯定是不可靠!
果不其然,待到唐高宗让武氏美色冲昏头脑,要娶武氏这个“小后妈”为皇后时,李勣又一次给力的展示出了一次,什么叫不可靠与不担当。
然而,讽刺的是,李勣用“不担当”去明哲保身时,最后他的家族竟败坏在了其孙李敬业的手中。
李敬业志大而才疏,起兵反武则天,兵败。
于是,李勣一族,“李”姓被夺,重新为徐姓。然后,以谋逆罪诛族。
连早已死去多年的徐世勣(李勣),也被从坟墓里挖出来,剖棺锉骨。此时,李勣若地下有知,也该深切痛恨自己,为何要在高宗立皇后事上,玩了一招滑头。
再说说李勣的生平,为何说他是杀人如麻的大将。
李勣临终时,对其子孙辈总结了一番自己的往事经历。
说道:
“我年十二三时,为亡赖贼,逢人则杀。十四五岁,为难当贼,有所不惬则杀人。十七八岁为佳贼,临阵乃杀之。二十为大将,用兵以救人死。”
由此自述,年少即为贼,且逢人就杀,足见其凶悍之本性,身经百战、杀人如麻;而演义中那个斯文的徐茂公,这形象与真人相比,有多离谱!
那么,少年时如此凶悍之人,为何为大将之后,反却成了一个不敢在斗争中站队,不敢有鲜明立场的墙头草?
是因为其出身低微!
李勣家,只是个普通地主阶级,虽家财万贯,却没有官身,干得是放贷敛钱,说白了,这是个带有古代黑社会背景的家族。所以才养得出一个十二三岁时,就敢逢人即杀的亡命少年庄主。
这样的家庭出身,成了朝廷大将之后,面对那些公侯世家、将门、官宦贵族子弟时,李勣这种人,一不合群,二则内心必有自卑!
必须指出的是,历史上的程咬金、秦叔宝等人,全是北齐贵族,州郡级干部世家子弟出身,身份地位远高于李勣。
就算尉迟敬德,也是鲜卑军功贵族子弟,早在隋炀帝征高句丽前,尉氏敬德已获朝散大夫的官身。演义中徐茂公、单雄信与秦、程等人是结义生死兄弟。
而历史上,程咬金、秦叔宝二人关系交好而亲近,而他俩与徐茂公、单雄信二人却毫无交情!虽同在瓦岗军中,却是分属于两个根本尿不到一壶中的派系!
所谓的瓦岗群雄“结义贾家楼”,这是小说虚构的。
而在注重门阀家世的隋唐时代,出身高与低,真不是小事。
或许,这就是当徐世勣变成了李勣,成了朝廷大将后,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新贵门庭,让后代也能顺顺当当的成为贵族子弟。
而自己只能在处世为人上,变得畏畏缩缩,凡事圆猾,遵循不挑头,不担当的作风了。
可惜的是配资炒股交易佣金,其孙李敬业不能理会其祖之良苦用心,起兵反武,又遭惨败。让李氏家族数十年奋斗又一朝成了空,重新又成了徐氏,然后再遭灭门之祸。
发布于:天津市